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最本质的生物学特征,也是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直接原因。临床大量资料表明,恶性肿瘤导致病人最终死亡的不是原发灶所属的组织器官和脏器,而是广泛浸润和转移,以致多脏器损伤、功能衰竭。随着肿瘤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肿瘤采取手术根治治疗,中晚期采用综合治疗,在处理原发肿瘤方面进展迅速,但临床对于肿瘤转移的防治尚无可靠的方法而中医药以其独有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在控制肿瘤转移方面已有所体现,并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及肯定。
一、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对转移的病机认识,主要包括正气内虚、血瘀、气滞、痰凝和毒聚等方面现代中医学者结合西医研究成果,有新的认识。
免疫功能低下是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键,中药扶正可调整阴阳,提高癌症患者免疫功能和降低肿瘤细胞表面活性。脾虚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健脾益气可控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可见,正气亏虚、正不抑邪是癌症复发和转移的根本因素扶正固本仍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主要治则。肿瘤转移复发与人体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失调、正气亏虚以及机体抗病能力降低等内环境失去平衡有关,瘀血内阻是癌症复发,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活血化瘀具有抗凝,促纤溶作用,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治则而疾病传变论是肿瘤转移的理论基础,是人体脏腑经络依次传递的表现其包括经络之间传变,脏腑之间传变和经络脏腑间传变,其与现代医学肿瘤转移机理极为相似肿瘤转移病机可理解为:余毒未消,伏邪未尽为肿瘤转移的前提;正气亏虚,正不抑邪为其转移根本癌毒扩散,循脏腑经络传舍至机体某一局部,形成转移。
二、治疗方法
1、扶正固本
正虚为肿瘤转移发生的重要因素,癌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使免疫活性细胞难以识别、杀灭存在于血液微循环中具有转移能力的癌细胞,导致转移形成扶正固本药物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各种抗癌细胞、细胞因子活性,从而增强免疫细胞及因子对血液中癌细胞的攻击能力,尽可能多的杀灭癌细胞另外,组织局部免疫功能的增强,可减少从原发灶脱离并进入循环中的癌细胞数量,从而控制或减缓转移灶的形成和发展正气本身具有对癌毒的固摄束缚作用,在正虚状态下,癌毒的扩散与转移趋势超过了正气的防护约束力,疾病便会进展 固摄法对正气及癌毒的双重作用下,正气的耗散趋势得到抑制,正气水平得以提升,固摄癌毒能力增强,癌毒的扩散转移趋势同时受到抑制主张将固摄与培本解毒法相结合作为中医治癌转移的基本法则,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2、活血化瘀
研究证实肿瘤患者存在着血液高度黏滞、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等病理改变血液高凝状态,使血管内容易形成包括癌细胞在内的微血栓,从而使癌细胞不易被免疫活性细胞杀灭活血化瘀药物具有直接抑杀肿瘤细胞,降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性能,改善血液循环及机体高凝状态,抑制肿瘤细胞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瘤栓形成,减少血栓对瘤细胞的保护,有利于免疫系统对瘤细胞的清除。
3、清热解毒
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有转移者常见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皆属邪热瘀毒之候,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为法清热解毒药物是以祛邪为主要功能的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等大量清热解毒药也有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作用,在肿瘤转移过程中便会有机会让这类中药直接杀灭癌细胞近年来,另有报道应用具有细胞毒作用中药及复方诱导分化和诱导凋亡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证明这些中药可以改变肿瘤细胞特性和毒力,从而治疗肿瘤和预防肿瘤转移这类药物的抗肿瘤机制与抑制癌细胞的核酸代谢有关,干扰DNA、RNA的合成,抑制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阻滞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使肿瘤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如莪术、斑蝥、丹参、大黄、山慈菇、鸦胆子及复方小柴胡汤,均具有细胞毒的抗肿瘤治疗。
4、化湿利水
基础研究发现,组织水肿是肿瘤侵袭、转移的常见现象,局部组织水肿有利于瘤细胞脱离母体、以及转移来的瘤细胞侵袭和占据具有化湿健脾、渗泄水湿作用的中药,能够减轻组织水肿,防止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和在新部位着床、生长。
正气亏损乃肿瘤转移之根本,局部气血瘀滞、痰毒瘀结是肿瘤转移的关键扶正固本、活血化瘀仍是防治肿瘤转移的主要治则,清热解毒、化湿利水亦为常用在扶正固本的基础上,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基础上,使发生转移的癌细胞在运动中被杀灭,减少转移机率配伍清热解毒药减弱癌细胞活血,同时配伍活血化瘀、化湿利水药可降低血液黏度,减少癌细胞粘附及运动性,从而抑制了肿瘤转移的过程肿瘤转移机制颇为复杂,如能运用现在各种先进的医学技术手段,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中医药预防肿瘤转移机理,利用中药复方成分多样性的特点,开发出多靶点、多层次作用的有效方剂,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相信中医在防治肿瘤转移方面一定会取得更满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