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会问,学习中医,到底该怎么入门?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谈一谈。
知道为什么学医,摆正目标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但我们要需要学习的其实不是医术,而是医道。知道大方向,就不会犯那些根本性的错误。
大多数业余爱好者学习中医,其实都是为了爱而学习,我们爱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希望用中医知识帮助到他人和自己,这个方向是第一位的。
徐文兵老师就曾在节目中说过:“许多人啊,一说起孝敬父母,就知道买广告上的补品。一想起孩子,就知道补这补那,缺钙缺锌缺心眼……”
但如果对中医理论一无所知,那这样的孝心和养生要么被别人骗:听一堆谣言,花天价屯一屋没用的营养保健品;要么被自己骗:自以为在健康的路上奋进,结果越养越伤身!
历史上不少著名的中医,都是为了给父母治病而改学医的。许多著名中医的父母也都高寿,因为有一个懂医的孩子孝顺。
图片|摄图网
学习中医的整体观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有人文属性又有自然属性。中医学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天、地、人,与文、史、哲,与儒、道、佛,与政、经、社等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学术整体。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过:“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并不像西洋文化那样,是把哲学、史学、文学、诗人、政治家,加一分隔的。十八九世纪以前的中国,素来是文哲不分、文史不分、文政不分,是混为一体的文化学问。”
图片|摄图网
学习中医的生活观
中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所以特别重视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现代人因为自以为掌握了天地秘密,不重视人体昼夜节律,因此而受害的地方多如牛毛。试问现在有多少人,晚上熬夜不肯睡白天却怎么也起不来?夏天猛吹空调吃冷饮?长此以往,身体怎么会好?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学习中医,其中一点就是要学习古人的生活观。古人的生活比较贴近大自然,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了大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如何在大自然中好好生活的智慧。
所以,《黄帝内经》开篇就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如果我们懂得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四季时间的关系,在生活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那健康当然指日可待了。
图片|摄图网
学习经络、五行五脏等
学习中医,首先就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小编简单给大家梳理一些: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并发展,阴平阳秘为目的。人身阴阳为生理,阴平阳秘为和气。调理阴阳救偏弊,虚实寒热定根基。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五脏所主:
1、心位胸中外护包,血脉神志汗液晓,开窍于舌华在面,君主之宫藏神要记牢。
2、肺司呼吸主降宣,卫气外布皮毛间,通调水道开窍鼻,古人又谓水上源。
3、脾为中焦主运化,统血肌肉四肢间,开窍于口华在唇,后天之本仓廪官。
4、肝为胁部主藏血,疏泄又分两种说,一说消化主情志,一说消化主疏泄。其华在爪主筋健,开窍于目记心田。
5、肾为腰部主藏精,生殖发育是本能,纳气生髓又主骨,主水开窍二阴经。其华在发通于脑,开窍于耳记心中。左肾右命根基在,先天之本不可轻。
图片|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