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育出版社罗文心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春季开学变得遥遥无期,笔者所在的出版社迅速把教辅做成PDF挂在网站上让用户自由下载,同时笔者手中仅有的纸质教辅也很快被抢空。这一情况说明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也预示着纸质教辅将与数字产品长期共生、共长。疫情期间,互联网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线上教学模式全面推行,产生了一系列线上刚性需求。在思考如何满足广大师生疫情期间需求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一步融合发展,教辅的线上需求和线下需求正融为一体,促使我们积极探索教辅读物的出版流程再造,满足教辅的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甚至未来智能出版的融合需求。
一、教辅图书的融合出版已成为市场趋势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全社会在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在日益激烈的教辅市场竞争中,通过数据资源提供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VR和AR等为一体的多媒介融合的教材教辅已成为一种市场趋势。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实现作者、读者、编辑的无缝对接,形成学习共同体,提供即时、个性化服务,向教育服务商转型已成为教育类出版机构不约而同的选择。
二、传统教辅出版流程的局限性
传统纸质教辅的出版流程是:选题策划—组稿—编辑—排版—校对—印刷—宣传发行。目前,为了顺应数字化浪潮,出版社普遍将线下产品简单地照搬到线上,或提供一点额外的配套内容作为增值服务,如数学教辅在网上提供详细答案、难题解答微视频等。喻国明教授在谈及传统媒体转型时认为,转型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将传统媒体内容照搬到线上,第二层次是借助社交平台做基于传统媒体内容的增值和互动,第三层次是应用、服务、社交的充分结合。当前我国传统媒体的数字出版普遍处于第二层次。在前两个层次中,教辅出版流程依旧是传统的线性方式,没有形成闭环回路。随着第二层次转型的深入,在向第三层次跃进的过程中,目前传统的线性出版流程更加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大师生的个性需求、跨时空需求以及与作者、出版者、读者的互动需求。传统的线性出版流程无法满足教辅出版新需求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一)出版数据无法充分共享
教辅图书经常是不断再版再印的,在一次次的再生产过程中,由于作者与出版社使用的软件不一致,作者与出版社之间无法实现有效数据共享,重复劳动和交叉差错难以避免。而教辅图书的用户也很难便捷地以数字方式获取纸质教辅中的内容应用于教学场景中。在出版社内部,一方面,在传统的出版流程中以纸质交付流转为主,不同部门之间的出版数据也无法进行完整的交互、共享;另一方面,不同的图书之间也难以实现内容共享。
(二)出版效率较为低下
一是费时。传统的出版流程从选题策划到图书发行,涉及多个环节,各环节串行执行,图书的出版周期较长,图书内容的时效性也会受到影响。二是费力。传统的出版流程中,每一本书是作为独立的项目进行生产设计的,因而纸质教辅中的题目被固化在作为产品的一本本书中,难以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进行查找、增删或二次利用,当然也不能便捷地在网络上发布。
(三)读者、作者、编辑难以形成社群互动
在传统的出版流程中,内容没有数字化,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加强出版服务。缺少网络社交平台,信息流是单向的,在图书出版和使用过程中,读者、编辑和作者是隔离的,不能及时沟通互动。
三、以内容数字化为核心的出版流程再造探索
传统教辅出版流程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快节奏、多版本、多媒介融合的教辅生产。为了满足融合教辅的生产需要,必须将出版内容从源头开始数字化,以数字资源为核心,打造“统筹策划、一次组稿、多元生成、精准服务”的教辅融媒体出版流程。
在传统的出版流程下推进数字化,往往以原有的图书为单元展开数字出版活动,这一过程中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仅仅成为技术手段,更多的是实现线下产品线上化,换一种媒介换一种方式来发布产品。新的融媒体出版流程与传统出版流程对比有两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其一,提供的产品除了传统出版中的知识内容,用户在接收知识内容之后产生的个性化疑问、细化需求能够得到及时回复和反馈,用户能够推动“适合我的教辅”产生。其二,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以数据资源的方式存储内容资源,从互联网思维出发设计内容的数据单元,这一过程不是简单地将内容碎片化,对于教辅要充分考虑师生的教与学的过程,根据学科知识结构特点,统筹策划、系统构建学科的数字内容和数据单元,这样的数据单元将成为二次开发、数据挖掘、精准服务的元数据。
在新的融媒体出版流程中,可以进行如下探索和实践:
(一)内容数字化改造
教辅的作用是辅助学习,主要包括知识讲解和练习题,而针对性强、紧跟教师教学的练习题是重中之重,而练习题的主体是各类题目。因而教辅内容数字化的核心是题目数字化,题目数字化可以根据不同的题型进行数字化。教辅的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作文题、听力题等,题目的数字化主要包括题型、题干、备选答案、问题、标准答案、题目解析、讲解音视频、学科、年级、教材版本、知识点、难易程度、考察目标、题目来源、使用频率等内容。传统出版过程往往通过word文档等形式将题目展示出来,大部分配以标准答案,这样需要搜索、编辑一个题目很难。而通过数字化后将题目内容进行格式化存储,作者、出版社内部员工和读者很容易根据自身的需要找到合适的题目并能快速地将题目组织成结构化的内容块。
题目的数字化完成了核心内容的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将教辅出版过程中常用的图片、音视频材料等素材数字化,为多种教辅出版提供丰富的素材,实现快速、并行出版,支持多渠道发布。
(二)出版过程数字化改造
传统教辅出版过程在组稿后,从作者编写完整稿件到交付给出版社,再经历编辑、审稿、排版、校对、印刷这些串行环节才真正生产出纸质教辅。而有了数字化内容后,教辅出版过程可以将策划的整体教辅拆分成若干章节甚至更小的模块,每个章节或者模块在整体的规划下分别进行数字化出版流程加工,在出版流程加工过程中编辑和作者之间、出版社内部各岗位之间可以便捷地通过数字化网络进行沟通、研讨、修改和交付,实现各个章节或者模块间并行实施出版流程。待最后一个模块完成出版流程后,便可交付印刷装订或者通过APP、新媒体平台等融媒体形式直接发行,甚至可以将单模块直接上架到融媒体发布区,提高出版效率,丰富教辅展现形式。
(三)教辅应用拓展
以数字化内容为基础的数字化出版过程,除了可以生成传统的纸媒出版物外,还可以生成基于网络应用的融媒体出版物,并且建立纸媒出版物和数字化出版物的连接和互动。比如,在纸媒上印刷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得对应的音视频信息。读者通过纸媒提供的登录信息或者通过电子出版物入口可以方便地加入到该出版物的交流群,与作者、编辑和其他读者共同探讨出版物,反馈出版物使用意见。使用、讨论出版物过程中传递的信息,为作者、编辑高效工作提供指导依据。甚至基于出版物,有能力的出版团队和作者可以通过音视频、直播、VR、AR等手段提供答疑、知识拓展等服务。
四、教辅出版的融媒体出版流程展望
通过实施出版流程再造,新的出版流程将更加高效,出版物的知识价值和应用价值将进一步提升,也有助于教育出版社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型。这一流程再造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1.协同作业。在融媒体教辅出版流程中,技术与内容并行,便于作者、文字编辑、策划编辑、校对等人员协同作业,提高出版效率。
2.共享共建数据资源。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的教辅出版流程中,出版社与教辅核心作者共享同建数据资源成为可能,在组稿过程中出版社可以为作者提供已有的数据素材,双方共同对资源持续优化,大大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在新的出版流程中,重新构建了出版社与读者的关系,读者不仅是内容的接受者、分享者,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成为数据资源的建设者。
3.多元发布。数据资源的存储方式助力教辅产品实现从“相加”走向“相融”,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AR、VR以及交互性的复杂文本同时发布,为创新更优质的增值服务提供保障。同时,也为进一步发展智能化、智慧化出版打下坚实基础,使向读者提供更具针对性、更高质量、更优体验的教辅产品成为可能。
4.构建作者、出版者、读者三方圈层关系。在融媒体出版流程中,通过数字服务,三者易于形成社群互动,并根据三者间共同的诉求自然形成圈层,让作者和出版社更加了解读者,让融媒体出版物更加符合读者的需求,三者间形成更加密切、持久的关系。
(作者:罗文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