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_新闻资讯_行业动态_

疫情中最大的坚守是文化坚守

作者: admin 时间:2020-10-13 来源:未知

  近日,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与文化讲坛如约而至。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专家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中国-WHO新冠肺炎疫情联合专家考察组成员、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查医生援鄂日记》作者、仁济医院主治医师查琼芳,照片“落日余晖”中陪同老年新冠患者欣赏夕阳的中山医院援鄂治疗师刘凯等汇聚友谊会堂,围绕“疫情下的中国坚守”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
 
  讲坛上,86岁的闻玉梅教授说:“深深植根于国人心中的中国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其发挥的作用同样是不能忽略的。”透过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闻玉梅引申并归纳出了中华文化中的三个重要元素:知难而进、变危为机和同舟共济。这些文化元素在抗疫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闻玉梅认为,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我们应该遵循中华文化中居安思危的理念。国内外疫情的动态应随时跟踪;毒种的变异需高度重视;临床症状的多样化应该重新认识;疫苗的可及性与适用性需要思考;其他急性传染病不应忽视。
 
  今年2月16日至24日,被称为“疾控女侠”的吴凡,以中方专家的身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考察专家组,这段经历带给她别样的感受和思考。吴凡引用《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在《柳叶刀》上的撰文述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说:“中国的医生和科学家是值得敬佩的。中国为全球疫情防控不仅赢得了两个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他们弄清楚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分享了所有信息,摸索了治疗方案,中国应该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疫情期间,国外一些医务工作者辞职,中国却有许多医护人员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对此,张文宏在论坛上表示,“在中国,我们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集体主义精神,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在与美国专家连线时,张文宏曾经说过,“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不同,最主要的差别在小区门口。”
 
  “有些国家检测速度比我们快,科技比我们发达,为什么疫情控制的情况不一样?许多国家的防控到了小区门口,再也不能延伸进去,但是中国可以。靠什么?靠大家待在家里。第一,你愿意待在家里;第二,有人给你送吃的东西;第三,生病了,社区要继续为你服务;第四,也是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人民有存款。走过5000年历史,我们的民族能够生存繁衍下来,就是因为在危险来临之前做有效的准备是我们基因当中的习惯。”
 
  张文宏最后说:“最重要的是,人和人团结在一起,可以发挥很大的力量。今天,疫情不管向何处发展,但是我们确实做成了一件在历史上没有人做成功的事情。”
 
  查琼芳分享了上海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吴文三的故事。吴文三是湖北人,由于医疗队掌握ECMO(体外膜肺氧合)和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技术的人员比较少,所以吴文三每天的值班时间是8个小时。加上交接班和穿脱防护服的时间,他要将近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下班以后,汗水会把防护服里面所有衣服湿透。援鄂第五天,在上了持续10个小时的班之后,他在日记里面写道:“尽管如此,我们只能坚持、坚持再坚持,只因为那一双双渴求生命的眼神,那一声声由衷的感谢,还有我们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他是我们中普通的一员,没有豪迈的语言,有的只是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坚守。”查琼芳说。
 
  刘凯在发言中提到了那张火遍全网的照片——《落日余晖》。他说:“这张照片里面穿着防护服的其实不仅是我,也是每一个工作在一线的医生和护士。躺在那里的也不只是王大爷一个人,而是每一个和新冠肺炎病毒抗争的患者。因为明天有期待的朝阳,我们才一起携手度过了之前的漫漫长夜。”刘凯最后感慨道。

 

联系我们
Contact
山东杏林图书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31-87039606

团购热线:18866611691

Email:529796200@qq.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西城·西进时代中心A座2003

网址:www.xinglinbook.com

[向上] 
在线客服

天猫专营店

京东专营店

官方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