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精髓归根到底就是五个字:精、气、血、阴、阳。”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之所有者,精气血阴阳而已。一个人疾病的多少和健康状态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身体中精气血阴阳的水平。调理身体,看起来很神奇,其实都无外乎是蓄精、补气、养血、调阴阳的常见方法,但由于抓住了根本,所以就能达到祛除一身病疾、通畅五脏六腑、保持健康长寿的平衡状态。只要我们能明白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可以实现80岁不显老。
便秘了就去吃香蕉下火,大部分人都管用,但也有人吃了香蕉以后便秘就更厉害了。遇到这种情况,以红枣入药,通便效果很好。
红枣是补血的,如何能治便秘?
其实这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很多人都认为便秘是上火了,拼命地吃生冷水果、蔬菜,还有下火药、通便茶。真上火的管用,不是因为上火的还会更糟糕。为什么呢?便秘可以分为气秘和血秘。气秘是因为肺肾气虚造成的,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肾司二便,所以这两脏气虚造成推动无力就会形成便秘。这样的便秘,大便并不干硬,但是排出困难,排便后还会觉得气短、心慌、疲倦。血秘是因为血虚肠燥,津液匮乏造成排便困难,这种便秘的大便干硬,很多老人或是产后、病后血虚的人会有这样的情况。
有一位50多岁的女士和儿媳妇关系不好,闹了一年,就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看了很多医生,药倒没少吃,还试过针灸、推拿,可是效果都不明显。严重失眠、茶饭不思把她折磨得骨瘦如柴,身体十分虚弱,有的时候还出现短暂的糊涂、健忘,连自己的名字、家的地址都想不起来。
医院有一位年轻医生把脉后,判断病人是因为家庭不和睦造成情绪大怒激动,引起生热,耗伤津液,造成肾水亏虚,心肾不交,水火难以既济,夜晚阳不入阴,故夜不能寐,严重失眠。于是开了阴阳调和膏的方子进行治疗。
出乎意料的是,服药1个月后,病人前来复诊,失眠症状竟然没有任何好转……
老中医给病人开了“灵芝益寿方”。那位年轻医生当时想不通,因为此方是一个典型的“中医调补”的方子,一般不会用来治疗单一症状。病人为什么来找你看病?因为你比她专业。病人只知道她失眠,但你作为医生,要看到她全身精气血阴阳的变化,才能真正治到病根上去啊!
病人服用“灵芝益寿方”仅十余日,多年的失眠顽症斩草除根!
多年来,很多病人延误了治疗时机。这些病人的共同特点,都是认为哪个部位有病,病症就在哪个部位上,就需要医治哪个部位。很多人就干脆自己当医生,给自己买药治病,倒也是去买了中成药,例如:头痛就买正天丸、腹泻就用藿香水、牙痛就吃三黄片、嗓子疼就含咽喉片,治愈效果嘛,就是蒙着眼撞大运啦。尤其是一些常见病,虽然病症不大,但是很痛苦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反反复复总是难以根治。最主要的是大家不了解病因,不知道这是身体经络和五脏六腑的“紧急报警,发出求救”。最后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病症被拖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影响到其它脏腑和经络,不再是单一的病症了。
中医是对“精、气、血、阴、阳”辨证方法的便于记忆的疗法名称,指的是“精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阳失调”这7种辨证方法。
大家都能通过简单的症状对照,大致上看出自己是哪几种“虚”:
精虚:面色无华耳鸣失聪,精神萎靡疲劳不堪,毛发枯萎,牙齿松动脱落,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小便不畅,遗尿便溏。
气虚:面色苍白呼吸短促,语言低微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
血虚:面色萎黄手脚麻木,形体消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头晕耳鸣,神疲乏力。
阴虚:口舌、皮肤干燥,双目干涩,潮热盗汗,五心烦燥。
阳虚:畏寒怕冷心胸憋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男性功能障碍、早泄,咳嗽哮喘。
气血双虚:少气懒言,面色憔悴,腰膝酸软,咽喉干痛,便秘腹泻,妇女经水不调、带下。
阴阳两虚:四肢麻木,小腹疼痛,身重乏力,眩晕耳鸣,关节抽搐,急躁易怒,腰冷酸痛,虚烦失眠,骨蒸潮热。
按照上面这些症状对照,有3种以上的“虚”症表现出来,其实体内已经7种“虚症”同在,就必须要同时“蓄精元补气血、调阴阳”了,也就是“中医七虚五正调补”了。
古时候的病人,一般只是一两种“虚”,所以单补、双补的药比较流行,比如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肾气丸等等。只有身患重病或长期生病的人,才会出现3种以上的“虚”。
但现代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经常服用西药,对胃脏和肾脏都有副作用。肾是先天之本,胃是后天之本,先天和后天均受影响,所以现代人大都面临出现7种“虚”症,让“中医七虚五正调补”的方子有了用武之地,让更多百姓从“精、气、血、阴、阳”调补中受益:
1、现在西医确实发达,比如消炎、降三高、平喘都有很多药物,再比如手术治疗心脏搭桥、肿瘤切割等技术也非常先进,但对于真正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些症状,比如早衰、乏力、健忘、头晕、失眠、便秘、盗汗、肾虚、胸闷气短、手足麻木、视力模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往往并不擅长,甚至依赖物理量化指标进行检测。而这些症状恰恰都属于中医所说的“虚症”范畴,以“精、气、血、阴、阳”辨证施治,往往有奇效。
2、现在很多中老年慢性病患者,都在常年服用西药,但受困于耐药性问题,很多患者疗效越来越差,而且肝、肾、胃肠功能普遍受到影响。而在中医看来,耐药性是典型的阴阳失调,肝肾和肠胃功能都可以通过调理得以恢复。“精、气、血、阴、阳”辨证施治,是久治不愈、久病体虚的慢性病患者提高疗效的一种捷径。
3、再一个就是很多中老年人身患多病,比如同时有高血压、心脏病、消渴症、前列腺肥厚等,西医方法治疗其中某一个病或有专长,但综合治疗往往顾此失彼。而全身辨证、综合治疗恰是中医之所长。“蓄精元、补气血、调阴阳”看似简单,但却能让患者全身疾病同时好转,相对久治不愈则吃药少、花钱少。